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详情
怎样为亚洲最高树量身高?潮新闻对话中国巨树科考队揭秘
来源: 极目新闻      时间:2023-08-19 08:18:06

2023年8月13日,中国巨树科考队发布2棵巨树的等身照和相关数据。按目前已有的测量记录,其中一棵的活体高度101.2米,依然为全球第二高树种、亚洲最高树。


(相关资料图)

2023年6月7日到6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上海辰山植物园—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厦门大学、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林芝市波密县林业和草原局、“野性中国”工作室、720云平台等组成的中国巨树科考队,走进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等地,顺利完成了藏南柏木巨树群落的综合科考。

本次调查发现此片巨树群落有丰富的高度层级:80米以上巨树不完全统计为260棵以上,90米巨树为25棵,按照活体高度计算100米级巨树1棵即藏南柏木Ⅰ号,活体高度为101.2米,其次是藏南柏木Ⅱ号,活体高度为99.5米。

2022年10月10日,潮新闻记者曾发表《“中国第一高树”证件照公布!精准高度怎么测出来的?科考队员揭秘》的文章,了解到了彼时 “中国第一高树”云南黄果冷杉科考背后的故事。

此次巨树科考期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发生?让我们循着两位科考队队员的脚步,回顾藏南柏木巨树科考的多个瞬间。

中国巨树科考队在巨树下合影

再攀巨树的惊喜

“整体难度比去年(2022年8月针对云南黄果冷杉的科考)更高,天气没有去年好,一半时间都在下雨,而且巨树所处位置也更难抵达,光徒步抵达科考点就需要一个小时。”时隔近一年,2023年6月,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负责人钟鑫再次站在巨树底下,检查自己的攀爬装备后,开始攀树。这次他更加从容放松。

在这次科考团队里,钟鑫依然作为科学顾问担当之一,“结合去年的科考工作,我们今年的科考任务是采集这两棵巨树的种质资源,以及了解巨树上面的附生植物。”

令钟鑫惊喜的是,由于6月份刚好是藏南柏木球果成熟的季节,“所以采下来的种子会更有活力。”因此,藏南柏木的种子在此次科考过程中,被科考队员顺利采集,并保存到了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中。

钟鑫兴奋地说,这次攀树高度相较去年高出近20米,但每往上爬一步,都会有很多新的发现。“攀爬到五六十米高以后,可以看到很密集的兰花,更令我们惊喜的是,到六七十米以后,巨树上出现一些耐旱的景天科石莲属多肉植物。”钟鑫介绍说,这些多肉植物一般附生在岩石上,生长环境比较干燥,“我们甚至在这两棵巨树大概八九十米以上的地方,还能见到一些多肉植物。”

“我们觉得,这有可能是世界上附生树高高度最高的景天科多肉植物。”此外,钟鑫和队员们发现,藏南柏木的叶子全部退化,像鳞片一样,不同高度的枝条形态变化,比去年的云南黄果冷杉更加细微。

每一次科考经历对钟鑫来说,都是把森林探索、考察、研究的科学边界更往前推了一点点,“我们就是在试图拓展这样一个疆界。”

对钟鑫来说,每一棵树都有每一棵树的个性,他无法预测,自己下次攀爬巨树会遇见什么新的惊喜。这也让他无比期待。

科考队员、厦门大学老师郑达雄(左)攀上2号树,科考队员、攀树教练刘团玺(右)攀上1号树

怎样为巨树拍“证件照”?

1992年,刘纲在校举办个人影展“思想的鸟窝”,自此踏入摄影的世界,“本次科考我最重要的工作,是为巨树做大像素等身照拍摄,及现场720VR拍摄。”此次,是微想科技董事长、720云创始人刘纲首次参加巨树科考队。

由于给巨树拍“证件照”,需要在森林树枝空隙中用无人机拍摄,刘纲在拍摄时,最远的拍摄距离是受限的,“1号巨树大约最远拍摄距离为10米,2号巨树拍摄距离只有约7米。”为避免透视变化太大,刘纲只能进行“逐层扫描”的方式拍摄,也就是大约每层拍摄点的高差只有约2米。“这样的拍摄方式,两棵树的素材拍摄量分别为1500-1700张左右。”刘纲说。

在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放飞无人机,在树体周围挑选容易起降的“天井”角度,刘纲既要避免碰撞枝杈,又要“逐层扫描”,“在距离树干仅10米左右的距离,寻找树缝上升下降是拍摄中最紧张的时刻。”刘纲需为每棵巨树连续拍摄约100多分钟,“(无人机)三次起降才能完成一棵巨树的拍摄。”

刘纲坦言,要将前期的海量素材转化为清晰而精美的巨树等身照,在后期处理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因为林间拍摄空间狭小,所以后期处理难度大增,需要依靠人工完成视点偏移后的拼接。”

刘纲和巨树之间的缘分,源于今年5月结束西藏拍摄返程时,他与奚志农(“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之间的交流,“奚志农老师正好与我交流起巨树的新发现,于是我就在返回云南时,参加了这次6月的巨树拍摄。”刘纲介绍,他这些年来一直从事全景拍摄和后期,但第一次通过无人机拍摄巨树,刘纲说,“飞行上升时镜头传来的图像,才让我感受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体的高度体量。”

“除了高度的震撼,还有时间的感受。”刘纲说,此次拍摄的巨树大约生活了1450年,这个年代正是隋唐朝代,也是地球第三温暖期的时代,“从时间上,好象是一次穿越的相遇,会有过去和当下的各种思维交集。”

刘纲说,经过巨树等身照的拍摄,他对植物、小动物、种子等内容的大像素微距有了更多的兴趣,“未来也会继续用大像素进行不同领域的创作。”

最后,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两棵巨树的“身高”,图片超长,请耐心上滑~

藏南柏木Ⅰ号树等身照

藏南柏木Ⅱ号树等身照

(图片素材由中国巨树科考队提供)

(来源: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