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详情
环球聚焦:从旅游复苏第一季财报,看携程能否撑起在线OTA的一片天?
来源: 个人图书馆-互联网江湖专栏      时间:2023-06-13 15:17:11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在国内OTA领域,携程如同“吃豆人”一般,把其他在线旅游公司吃了个七七八八,但能否终成王者?却还没有到下定论的时间节点。尤其是在疫情刚结束的2023年,携程还需要准备好行囊重新出发。

北京时间6月8日上午,携程集团公布了该公司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终于迈出了疫后第一步。


(资料图)

旅游复苏:携程最后的“想象力”?

毫无疑问,疫后第一季,携程终于走上了盈利的正轨。

财报数据显示,2023 年第一季度,携程集团净营业收入为 92 亿元人民币(约合 13 亿美元),与 2022 年同期相比增长 124%,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 83%;净利润为 34 亿元人民币(约合 4.91 亿美元),2022 年同期的净亏损为 10 亿元人民币,上一季度的净利润为 21 亿元人民币。

对于苦等三年的投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份久违的亮眼成绩单。财报给出的本季度每股实际盈利为3.07 元人民币(约合 0.45 美元),超出预期。同时,携程第一季度92亿元人民币(约合13亿美元)的净营业收入也超过了分析师预期的11.3亿美元。

营收以及净利润等核心数据增长背后,携程各细分业务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

具体来看,在2023年第一季度,携程的住宿预订营业收入为35亿元人民币(合5亿700万美元),同比上升140%;交通票务营业收入为42亿元人民币(合6亿500万美元),同比上升150%;旅游度假营业收入为3亿8600万元人民币(合5600万美元);商旅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为4亿4500万元人民币(合6500美元)。

携程对于各项业务的增长在财报中所给出的原因出奇的一致:得益于旅游市场的显著复苏。而接下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旅游市场的显著复苏能否约等于携程的复苏?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利润率的角度寻找真相。

对比携程最新财报与疫前2019年数据,能够得到一个答案:尽管携程跟随旅游业开始复苏,但携程的营运情况表现较差,仍然弱于疫情前的水平,行业复苏带动携程复苏的动能似乎仍有些不足。

财报数据显示,携程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为82.2%,2019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则为79.31%,可见疫情之后,携程的毛利率水平反而有所提升。但令人疑惑的是,尽管携程的毛利率提升,但净利率却出现了大幅下滑。2023年第一季度,携程的净利率为36.68%,而在2019年,其净利率还高达56.19%,差距非常明显。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只能把原因归结为期间费用的趋势变化。事实上,随着旅游业复苏,携程营收反弹,但成本及费用同样大幅跟随上涨。

财报数据显示,携程2023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成本为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53%。此外,携程的产品研发费用为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5,环比上升27%,占携程的净营业收入29%,将近三成;携程的销售及营销费用为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08%,占净营业收入的19%;携程的一般及行政费用为8亿9100万元人民币,同比上升53%,占净营业收入10%。

此外,携程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还透露出一个信号:企业在上下游经营上,或许没有之前那么强势了,上下游两头通吃的能力在下滑。

应收账款代表企业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应收账款金额过高往往是企业对下游议价能力弱的表现。财报显示,在2023年第一季度,携程的应收账款为92.57亿,而携程在2019年一季度、2020年一季度、2021年一季度、2022年一季度的应收账款分别为61.08亿、50.98亿、43.53亿、39.79亿。

预付款项代表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的议价能力,预付账款金额过高往往是企业对上游议价能力弱的表现。财报显示,在2023年第一季度,携程的预付款项为151.67亿,而携程在2019年一季度、2020年一季度、2021年一季度、2022年一季度的预付款项分别为116.6亿、103.84亿、97.86亿、92.74亿。

可见,在今年一季度,不管是携程的应收账款还是预付款项,增长都十分明显。这意味着携程的复苏相对于整个旅游行业产业链来说,似乎仍有些力有不逮。

此外,企业的营运资本提升,资金占用也会加大。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携程的短期借款在今年一季度突然大幅提升。达到了392.31亿,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308.7亿元。

不过可以看到,携程也在大力投资产业上下游公司,增进产业链伙伴之间的合作。据天眼查APP显示,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的投资事件高达八十起。

值得欣慰的是,携程的抗风险能力仍然在不断加强。今年一季度,携程的现金及现金等价为305.76亿,而去年同期为208.61亿,增加了将近一百亿。但另一方面,或许也说明携程对未来的预期并不算特别乐观。

腹背受敌,准备迎接新一轮攻势

对携程来说,目前时间节点业绩上的光鲜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疫情期间,大部分用户的旅游需求是被压抑的,导致旅游行业产生"堰塞湖"效应。疫情刚刚结束,"堰塞湖"效应快速凸显,旅游需求被快速释放。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消费者的旅游热情很高,但对携程来说,消费者的“钱包“比热情更加重要。

今年的五一消费数据已经出炉,单从数据来看,今年五一全国出游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

这几个数字虽说相比过去三年的数据要好看不少,但是跟疫情之前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实际上,今年五一人均出游消费为540元,高于前三年,低于2019年的603元。

另一方面,一季度也是回家过年的春运高峰期,尤其是三年疫情的防控下,不少人早已在外漂泊许久未曾回家,这让2022年的春节更多了一层特殊含义,对携程的订票业务增长提供了一定贡献。

但是,占携程营收大头的交通票务业务在一季度的增长,多少会有些“难以复制”,在接下来的二三四季度该业务未必会延续一季度的增长态势。

接下来必然困扰携程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旅游市场的显著复苏结束后,那么携程在资本市场的想象力还剩下多少?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互联网OTA领域可以分为两类玩家:以携程为代表的纵深发展型玩家,还有以美团为代表的横向打通型玩家。

以互联网领域典型的用时间换空间打法,携程把去哪儿、同程、艺龙等主要玩家统统收入囊中,在纵深发展型玩家中获得了明显优势。但相应的,也为携程带来了高额的商誉负担。近几年来,携程的商誉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疫情期间,携程几乎很少减值计提。

作为一家互联网类型企业,在今年一季度非流动资产高达1367.47亿,而商誉高达593.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到28%,成为其中重要因素,需重点关注商誉风险。

而且该打法面对横向打通型玩家,也显得较为无力。

需要注意的是,支撑携程营收的业务主要为交通票务和住宿预订,OTA领域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住宿预订,也就是酒店业务。交通票务佣金率较低,根本谈不上赚钱,而横向打通型玩家往往都是针对携程的“酒店腹地”。

美团在疫情期间就已经对携程发动了“第一波攻势”。

疫情期间,美团曾突然宣布“重启团购模式,锁定高星酒店”,有媒体猜测,疫情的爆发为美团的进攻打开了一个突破口,给美团酒店业务奇袭携程的高星酒店提供了时机。

在疫情之后,携程则迎来了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的“第二波攻势”。

如抖音,在今年五一已经与酒店商家后台预定系统打通,提供“心动五一”流量扶持等。据了解,小红书自建线下营地“安吉小杭杭”、上线自营店铺“小绿洲”,还成立旅游公司。

对于携程来说,作为纵深型玩家最为欠缺的其实是引流能力。如果说美团是凭借高频打低频实现给酒店业务高效引流,那么抖音、小红书的内容能力本身就具备显著引流能力。

携程对于用户来说,工具属性更强,需要的时候才想到,而用户在抖音和小红书会为其内容给到更多注意力。当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日渐成为酒旅引流的重要战场,作为OTA“一哥”的携程也不得不向其“取经”。

总的来说,旅游一直是个巨大且分散的市场,即便很早就已开始线上互联网化的过程,但至今仍有很多用户需求未被满足,还有更多的价值等待着挖掘。未来也希望携程能够趁着复苏之际继续前进,为旅游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标签: